
東航攜“全鏈條可持續發展”實踐成果亮相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9月25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以“可持續交通:攜手合作助力全球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期間,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作為民航國家隊、主力軍之一,中國東航在本屆展會上展示了綠色飛行、新能源特種車輛、無紙化運營等二十余項“全鏈條可持續發展”實踐成果。
詮釋“綠色”“可持續”“全鏈條”
東航展臺位于“現代交通技術與裝備”展區的“綠色低碳交通”區域。
伴隨東航工作人員的講解,來到東航展臺的參展觀眾從觀看介紹東航優化機隊機齡結構、打造全球最年輕機隊的互動視頻開始,全面了解包含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無紙化”服務、航材資源回收利用、節省航油消耗在內的二十余項展示項目。
聆聽講解之余,觀眾還能近距離觀賞經“3D打印”技術高精度還原的東航新能源“除冰車”“登機車”車模;與不久前剛剛亮相、還原東航全球首架交付機涂裝的迄今最大國產大飛機C919機模合影留念。
借由這些實物展品、音視頻演示等多位一體的呈現方式,東航全面展示在綠色飛行、節能減排、“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研發創造成果,將這些分散在民航生產運輸各個環節的具體實踐串成東航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根全鏈條”。
此外,由東航持股的西安東航賽峰起落架維修公司也將參展,在東航展臺展示其起落架維修方面的“硬實力”。
飛出可持續發展新航跡
作為民航央企,中國東航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行業特點,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東航持續優化機隊結構,不斷提升機隊的燃油效率。自2016年至今,東航共退出老一代機型飛機近百架,引進C919、A350-900、A320NEO、B787等新一代機型,整體提升東航機隊燃油效率,使機隊機齡結構始終保持年輕化。
東航圍繞航班運行,推動“精細化”節油管控,啟動航班“減重節油精細化管理”創新項目,定期評估調整無筏飛機數量、修訂航班控水減重標準、優化餐食機供品重量標準、推進餐食機供品實際重量數據推送,加強空中及地面用能效率的提升。
東航積極攜手旅客共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豐富綠色飛行實踐。2021年,東航執行我國首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通過支持植樹造林、可再生能源發電、天然氣發電等項目,為超過500余架次航班使用的航空燃油實現碳排放抵消,為逾百萬公里航跡完成綠色飛行。此外,東航通過加注可持續航空燃油、積極參與天合聯盟“可持續飛行挑戰賽”項目、啟航“可持續飛行”主題航班等方式,不斷向社會傳遞東航“節能減碳,綠色飛行”理念,倡導旅客共同踐行低碳出行。
除了航班運營,東航還有民航特種設備制造。東航在電動式新能源車、氫燃料電池民航應用等領域積極探索,持續不斷研發和升級新能源特種車輛,實現了包括飛機清水車、飛機污水車、航空食品車、旅客登機車、飛機牽引車、行李牽引車、機場旅客擺渡車、航空垃圾接收車、散裝貨物裝載機在內的11大類23個型號的新能源特種車輛純國產化生產。
目前,東航已形成碳達峰總體工作思路,并從管理體系建設、基礎管理能力提升、航空減排等多方面開展行動,不斷拓展提升節能減碳、綠色飛行的“東航實踐”,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為加快推進可持續交通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